◎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⑥]《礼记》:《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庄子与惠施的关系,纵观《庄子》全书,除《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一事外,可谓莫逆于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导言第4页。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秋水》)把惠施的恋位比为窃得腐鼠的鸱,自己则以高傲的鹓鶵自况。它们遍布于《庄子》内外篇。它可以据自己对生死的不同体验,来矫正生者对生存意义的误解。故事里的聪明人,既不喜欢权力,又不重视金钱,故除了谋生的劳作外,最喜欢或最常做的事,就是聊天或者对话。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庄子》中的孔子面貌不一。
"(吴光明:《庄子》,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2年,第12页。应该探讨的是这些故事中的结构性要素,不管经验如何被变形,它同日常世界有对应的关系。到了北宋之后儒家开始对此做出了回应,建立了起了儒家领导阶层,所以才重建了社会秩序。
中国在过去一百年所走的道路是迫不得已,这条路一言以蔽之就是强化国家能力,国民党或共产党都概莫能外。从这个角度来说好的法律都是习惯法,只不过我们在过去一百年我们都不去正面看自己的传统,我们破坏自己的生活传统。秋风:你说的这个问题非常敏锐,我的主张就是要回以习惯法为主的这样一套社会治理的模式中去,这是由中国特点决定的。但在《孟子》里,强调的却是儿子要帮助父亲逃跑,是一种主动行为,这和西方的法律非常不一样。
搜狐读书宋晨希:您赞成把儒家经典中的内容列入到考试中么? 秋风:当然赞成,我们几千年来其实都是这样做的,中国文明跟所有其它文明不同的地方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政府就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我觉得这才是能够凸现出我们中国人伟大的地方,那就是以自己的逻辑要带领这个世界另走一条路,这个路更公正平等也更和平。
你一个人在荒岛上谈论个人自由是毫无意义的。宋明时代跟我们这个时代是有点类似的,我们这个时代也是利欲横流。我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就强调要打破司法的国家主义迷信,我们现在所有的纠纷你只能到国家设立的法院中去解决,那这样的一个制度设计一定会把国家的法院压垮,你承担不起来那么多诉讼。在我看来现在大多数人对于传统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描述都不得要领,包括很多人轻易就下结论说中国的统治是人治或专制,那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礼治的法治特征,礼治是毫无疑问的法治。
所以,让我来表达对儒家圣人观的看法,孔子之后就无圣人,孔子之后没有任何儒者会设想自己能够成圣,那更不要说他设想自己能够培养出圣人。我们看汉字就可以看出来"仁"就是由两个人组成的,两个人并排面对面站在一起,这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那不就是平等吗?仁其实比自由、平等这个概念更抽象,因此也更普世。比如像中国政府现在更多是威权体系,中国发展是飞速的,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是小政府大社会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主可能影响这个国家的发展,与当代这个时代可以符合吗或者只是小政府大社会发展我们自己,但是在世界上慢慢落后。任何一个政治制度它都需要一个价值基础,中国宪政的各种制度设计它必须是要立足于儒家价值,并且要服务于儒家所守护的这个价值。
老百姓往往达不到那个要求,但是儒家对于底限又不像西方的法律那样做出明确地规定,所以中国的一般老百姓都觉得既然达不到圣人的要求还不如就去做小人了。以现代西方人所看中的那些指标来衡量现在的中国,中国应该在全世界属于一个优等生。
我们的教育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才需要从儒家传统中获取。其实在中国我们要理解这个传统社会的治理模式,我们就要把这个礼作为核心,所以我其实曾经说过礼治就是法治。
但我们中国绝对不能这样做,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天命,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个世界应该按什么样的原则运作。我们过去一百年所建立的这样一套现代教育体系它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人。那么它的实现形态就是要让孩子有机会认真地研读中国经典,因为过去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就是靠那些经典而成为真正的人。当这个社会领导阶层都十分腐败的时候,那普通民众当然没有什么道德可言了。所以他会说一部分人通过学能够成为这个社会领导者,那他们当然要严格地自我约束,但是孔子从来没有把这个社会的优良秩序寄希望于大家普遍的自我约束,相反他只是说少部分人应该自我约束,大部分人仍然要靠外在的规则来约束他,可是这个外在规则并不仅限于法律,孔子认为更重要的是风俗以及礼乐。 中国今后要恢复习惯法传统 搜狐读书宋晨希:还有一个延伸的问题,您认为礼治是一种习惯法,并且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在中国社会复兴礼治,那是不是可以推论出中国未来的法治建设就应该遵循一种习惯法?现在中国虽然在社会上还是沿袭千年来的习惯法,但是法学界还是在向建立完整的大陆法系方面而努力,因为习惯法还是有很多弊端。
"国学"范围太大 不利于讨论问题 搜狐读书宋晨希:现在都在强调要复兴国学,您如何看待国学? 秋风:我自己其实很少用"国学"这个词,因为它内容太丰富了。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文明最伟大的地方,所以中国社会在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它能够维持良好的秩序就是靠它的教育。
法律不应该是由一群自命为掌握了绝对真理的知识分子或者是官员把一套生活方式强加给普通民众。 中国古达的"礼治"就是法制 搜狐读书宋晨希:您的文章中对于儒家的礼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推崇,认为它是中国的法制根源。
儒家对我们今天的价值首先就是它的教育理念,是它的教育实践形态.过去一百年,中国教育出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抛弃了儒家的这套教育的理念和它的形态,由此就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诸多严重问题,实际上我们今日所碰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因为我们教育的失败,不管是个体精神上的焦虑还是市场秩序的不健全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乃至于我们的政治不上轨道。尽管我们打了败仗还是要反过头来去思考,我们做错了吗?我们没做错,是西方人做错了。
宪政制度设计要立足儒家价值 搜狐读书宋晨希:下面来谈一谈儒家与宪政的问题,您一直希望可以建立儒家宪政。还有一个自由是以关系为根本的思考重心,就是在人与人的关系当中思考人的状态。基于这样的事实重新再看过去的历史,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对自己的文明文化有根本的怀疑。儒家宪政这个词本身就已经表明了宪政它必须具备儒家价值的基础。
这个价值虽然由我们中国人阐明的,但是它适用于所有人,是一种普世价值,比自由、民主这些价值更普世。美国人的想法就是过去一百多年前我们欺负你,现在你强大了肯定要欺负我们。
它的税收在整个国民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英国、法国那些国家,你没钱怎么跟它打仗?后来晚清建立的现代设施必须借债或者临时征税,这个恰恰表明了传统中国的治理模式的特点,就是小政府大社会,碰见一个大政府的西方列强的时候只能打败仗。儒家通过这样一套对于欲望的深刻认知来超越欲望,试图重新在一个市场化的商业社会中重新建立起来儒家化的领导者阶层。
我可以这样说,那样的法制社会会让我们这个社会秩序变得更混乱。如果我们还沿着富强的路往下走,那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都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正好我们碰上了西方向上升而中国向下落的时期。 进入 秋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儒学 传统与现代 。由此得出结论,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治理体系它必定是以儒家的价值为基础,而儒家的价值最主要就体现在"仁义"中。我其实是想给哈耶克所讨论的那些有关制度的想法寻找一个价值基础,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发展。
第二个回应,其实西方人所理解的自由不完全是你所描述的自由,西方实际上有两个自由,哈耶克曾特别强调自由有两个传统:一个传统就是以个体为思考的唯一重心。实际上我们大家看到的唐代中后期以至于五代的混乱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儒家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没有及时做出回应,所以在唐中期以后这个社会就没有领导者阶层了。
现在我们提出要依法治国,建立法制,但我们要追问三个问题:要依什么样的法?谁制订的法?为谁制订的法?在我看来,法律必须来源于生活传统。比如宋明理学就非常重视制度,宋明儒者所生活的时代跟汉晋时代就有很大的不同,那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社会政治结构的角度来说是平民化,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就是资本主义开始孕育,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卷入了货币化的市场交易过程。
哈耶克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命题,就是对个人主义的定义,我们一般说个人主义就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主义,可哈耶克告诉我们,真正的个人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的理论,它就是要把个体放到与他人的关系中来思考。现在有太多的人对儒家有误解,一谈儒家就说是把所有人都塑造成圣人,这个是根本达不到的。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5:48天狐定制
2025-04-05 15:09天狐定制
2025-04-05 15:01天狐定制
2025-04-05 14:37天狐定制
2025-04-05 14:34天狐定制
2025-04-05 14:24天狐定制
2025-04-05 14:21天狐定制
2025-04-05 14:02天狐定制
2025-04-05 13:17天狐定制
2025-04-05 13:07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